80后蒙古族女教师捐献造血干细胞守望相助传递爱
2014-11-05  来源:

青春励志故事分享(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非常荣幸能受邀参加团市委举办的青春励志故事分享报告会。在座很多人可能还不认识我,首先,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下我自己。我是一名蒙古族,80后,来自乌拉特中旗牧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牧民。2004年大学毕业,我如愿返乡当了一名老师,并一直工作在旗蒙古族学校,先后担任过初中物理教师、学校团委书记等职务,去年10月至今担任学校中学部教导主任一职,主管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及中学理科教学管理工作。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故事题目是:“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守望相助传递爱”这也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说到这里,我想肯定有人会问我,造血干细胞是什么?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什么用?对捐献者有什么危险?

简单来讲,造血干细胞,在医学上称其为“万用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只有三种: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主要从非血缘关系人身上采集。匹配成功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救助患有血液病的人,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近3.6万人得白血病,大多数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其中十五岁以下的人群占到50%以上。目前全世界已有几万例成功捐献的先例,其中还没有发现一例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案例。

但事实上,在去年6月份前,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之甚少,也从没想到我会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去年6月份,旗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例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工作,单位领导也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我在单位的组织下报名并采集了血液样本,在2013年6月28日和单位其他21位教师一起正式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当时捐献后,我只是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人,但能不能捐献成功并不奢望。

我记得特别清楚,在4个月后,也就是2013年11月13日,一个普通也注定是并不寻常的一天,正在学校上班的我忽然接到了自治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说:我和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了,按照程序上需要征求我的意见;是否愿意进行高分辨的检测?当时我也没有细想在电话里就答应了。下班回家后我将此事告诉给了父母,当时家里除了父亲之外,其他人都持反对的态度;因为母亲以为是抽脊髓,会影响身体健康,担心的一整夜没睡觉。为了让母亲放心,我和我的父亲连夜从网上搜集资料,第二天,我把厚厚一沓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新闻报道等材料递给母亲,母亲一页一页、认真的看了一天,最后,红着眼睛同意了我的决定。

随后在12月10日采集了高分辨检测的血样,直到2014年1月13日,从巴彦淖尔市红十字会接到了高分辨完全吻合的通知时,那连日来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紧接着16日在市、旗两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包头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安排了体检,并在1月29日接到了体检合格的通知。

2月22日,我在表姐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启程前往北京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安排是27日在空军总医院进行。2月27日上午,我在空军总医院的病床上经历了4个多小时的血细胞分离过程,患者移植所需要的192毫升造血干细胞顺利采集完毕。期间,就在采集过了2个多小时的时候,我突然有一些莫名的焦躁和不安,也有一些担心和害怕,2个多小时了,怎么还没有结束,不是就100多毫升吗?会不会是仪器出问题了,或是负责采集干细胞的护士没经验,弄错时间了?我又想起嫂子对我说的话,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嫂子在我决定志愿捐献的那一天就说过:“这种事,以前咱们身边也没人做过,谁知道会不会伤害你的身体。”我的捐献信心和红十字会的信任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减少。。。。就在那剩下的1个多小时里,我满脑子充斥了许多负面的声音和想法,不但折磨和考验着我的内心和身体,更多的还是是心灵层面。所幸,我最终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回想起家人、同事、朋友、青年志愿者,特别是许多想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对我的支持、鼓励还有那么一丝羡慕,我想,我应该也必须完成我的那份承诺,答应了的事就要坚持到底、努力完成。就是这份简单的信念支撑我走到最后。捐献完成后,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副主任高东英女士来医院看望并为我颁发了荣誉证书,向我表示祝贺。我光荣的成为了全旗第1例、全市第2例、全国第4001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在采集完成后举行的交接仪式上,当我亲手将装着造血干细胞的血袋交给上海医生的手里的时候,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因为我觉得我尽到了我的责任,履行了我的承诺。特别是当知道受捐者是一个十岁多的小孩时,我想到了自己远在内蒙古、盼着我回去的家人和我的学生。3月4日,经过短暂的休养后,我启程返回中旗,并第一时间赶到学校看望我的学生,他们也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关注我的北京之行。我与他们促膝谈心,让他们放心,也感谢他们的关心。应该说,奉献爱心、志愿服务是我们学校一贯的传统吧。在我们学校小学部,有一位不到40岁的年轻优秀老师,不幸得了白血病,学校领导在全校募捐了14万多,但最终也没能挽回她的生命。我希望,我能以我力所能及的行动为我的学生们做一个好的示范,在每个人有限的生命中,都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忠实履行承诺,也能做到无私的帮助别人。

捐献不久,我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骨髓捐献者:得知我们的儿子找到骨髓配型时,一家人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作为孩子的救星,我们虽然不知道你姓啥名谁,但我们全家在此真诚祝愿好人一生平安、健康、幸福、快乐!”这封信让我知道,我的北京之行有了最好的结果,我身上的干细胞成功挽救了一名十岁小孩的生命,不论过程中有多少纠结和不安,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了多少担心和害怕,结果证明我的志愿行动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我会一辈子保存这一张珍贵的信纸。如果有人问我:“如果,下一次,还有人需要你捐献造血干细胞,你还愿意去吗?”去啊。为什么不去,反正我都熟门熟路了。如果有患者与我配型成功,需要我再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来挽救生命,我会毫不犹豫地伸出胳膊。捐献几次造血干细胞对身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无非是几天的不舒服。但是,如果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免除病痛的折磨,我会随时准备着下一次捐献。

很多人跟我说你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生命很伟大,可在我个人看来“是这位有缘的白血病人成就了我”,我播撒了一颗爱心,收获了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作为一名亲身经历者,我想和大家说,这件事并不像之前我家人所认为的那样可怕,整个过程就和抽血过程差不多,只不过时间比较长,需要4个小时;捐赠至今我并没有觉得身体方面受到什么影响,所以,今天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打消大家的顾虑,希望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加入到拯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队伍中来,伸出你的手,让你的爱,点燃一个生命生的希望!志愿服务,我们一直在路上。爱是没有国家和民族界限的,当一个面临死亡的生命向另一个生命发出呼唤的时候,相信所有有爱心的人都会守望相助,勇敢地站出来的。

到这里,我的报告就讲完了。再次感谢团市委各位领导对我的支持,也感谢在座诸位今天的倾听。

谢谢!

    附件下载: